凯发K8旗舰
    凯发K8旗舰
    所在位置: > 凯发K8旗舰 > 银川电厂:难得的一处工业遗产

银川电厂:难得的一处工业遗产

  • 文章来源:未知 / 作者:admin / 发布时间:2024-01-24
  •   2011年6月10日,笔者乘车路过银川上海路最西端,忽见路南原宁夏电力修造厂院内,有一老旧建筑很是扎眼,感觉与老照片中的银川电厂有些相像。

      7月23日一早,笔者带上相机,来到这一老建筑前,征得门卫同意,拍下了几十张照片。

      回家后,找出上世纪50年代银川电厂的老照片,两相对照,证实这座老建筑就是1952年建成的银川电厂遗址。新旧照片对比,让人无限感慨......

      1935年以前,宁夏没有电力工业,人们要靠点洋蜡和油灯度过一个个漆黑的夜晚。

      当时的宁夏省城(银川市)主要繁华地段,立有十几个不到3米高的灯杆,上面挂着用玻璃罩的油灯充作路灯,到了夜晚,便有专人给油灯加油,点灯,二三个时辰后,油点干而灯灭,大街小巷漆黑一片。

      1934年,马鸿逵购入了一台充满传奇色彩的发电机。据说这台机器是作为寿礼,外国人献给慈禧太后60寿辰的。

      辛亥革命后,发电机流入民间。1934年初,这台机器被天津碎铁局买入,准备砸碎炼铁。

      北京永增商号老板封宣周听到消息后,即告之宁夏在北京购买发电机的柴兰亭。马鸿逵听说是西太后所用之物,同意将电机买下。

      马鸿逵之所以买这台旧发电机,一是为了省钱;二是当年八国联军进北京后西太后逃到西安时,曾为年幼的马鸿逵梳理过发髻,马鸿逵对西太后所用之物情有独钟。

      柴兰亭用近似废铁的价格买下了这台功率为12.5千瓦的发电机,随后又在天津购买了两部功率为18和25马力的旧蒸气机,这些旧设备用火车运到北京,用半年多时间将这些旧机器修好,费尽周折才将这些机器运加银川。

      正式送电那天,许多不知电为何物的银川市民,天还没黑就纷纷来到南大街二道巷去看电灯。

      他们像潮水般的成群结队的去看稀世珍宝一样,把南门围的水泄不通。人们对灯泡组成的“庆祝宁夏电灯公司成立”几个大字。

      一会儿是红的、一会儿又是绿的,惊叹不已。开业初期的电灯公司也遇到了一些的问题,如“电灯吸不着旱烟” ,“电灯吹不灭费了我一夜油”, “电灯杀人了!”等等,让人哭笑不得。

      该公司于1936年、1947年又先后购进25千瓦和100千瓦的旧发电机组,勉强维持运转。

      1947年,天津《益世报》记者秦晋来宁,感到“有电如无”,他说:“宁夏城里的电灯等于油灯,到宁夏的人都有这种感觉。我写稿子的时候,在电灯之下还需要点上蜡烛。”这就是宁夏解放前电力工业的线日,宁夏解放,人民十九兵团接管了电灯公司,定名为宁夏省人民电厂。1950年4月,该厂名宁夏省企业公司电厂。

      新中国成立后,宁夏各项经济建设快速发展,用电量日益剧增,电力生产已严重制约了全省的社会经济发展。

      1951年7月,银川电厂筹建工作开始启动,在省工业厅的领导下,对新电厂的资源、地质、厂址、环境、设备、销售等项工作进行调查,最后确定在银川7.5公里的新城(今金凤区)建设新的发电厂。

      为保证银川电厂的顺利建成,省工业厅成立了银川新电厂基建处,任命陈玉清为主任,毕聚德为副主任兼线日,在完成设计和材料准备等项工作后,银川电厂的建筑施工正式展开。

      参加银川电厂的全体建设者们,在建设社会主义祖国的热情鼓舞下,克服交通不便、设备不全、技术人员和熟练工人少等困难,不分昼夜,每天连续工作十五、六个小时,为提前完成工程建设做出了贡献。

      12月18日,规划中的厂房、发电机组、水塔、冷却水池、供电线路等基本建成,银川电厂基本建设胜利完成,并于当日开始向银川老城、新城工厂、机关和居民供电。

      自12月26日起,银川结束了白天向工厂供电,晚上供居民照明的送电方式,从此开始昼夜24小时向用户供电,成为银川人民生活当中的一件喜事。

      中午12时,当邢肇棠主席为银川电厂建成剪彩并按动开车按钮,全场顿时响起暴风雨般的掌声。在大会讲话中,邢肇棠首先向参加银川电厂建设的全体职工表示亲切的慰问和祝贺,他说:“银川电厂能够按照计划,胜利提前完成建设任务,这是我们宁夏工业建设的良好开端。这说明,我们有能力、有信心胜任迎接大规模的经济建设”。

      雷恩均厅长在大会上宣布了宁夏省银川电厂正式成立和省人民政府批准陈玉清、毕聚德分任银川电厂正、副厂长的命令。

      1952年建成的银川电厂,规模较小,发电能力只有500千瓦,厂房为砖木结构,基建投资共90万元。

      1954年,国家投资100万元对该厂进行扩建,新增1250千瓦发电机组。1954年宁夏省撤销后,该厂更名为地方国营银川电厂。

      新建成的银川电厂有职工504人,与银川毛纺厂、银川修理厂并称为宁夏的“三大厂”。

      银川电厂曾涌现出秦武麟等全省和全国劳动模范,该厂的劳动生产、增产节约、半工半读培训、青年团工作,体育活动多次获得有关部门的表彰,是当时宁夏的明星企业。

      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后,银川电厂又为后来新建的石嘴山、中卫等电厂先后输送了一批技术骨干和领导。

      1967年12月,银川地区全部由“石银青”电网供电,加之银川电厂的发电容量小、耗能高、成本大,经上级有关部门批准,银川电厂正式停产停电,从而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

      银川电厂从建厂至今(至2011年)已近60个年头,作为新中国成立以后宁夏兴建的第一个现代化工厂,曾经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为宁夏的社会和经济发展,做出过举足轻重的贡献。据了解,因1953年建成的银川毛纺厂紧靠银川电厂,由该厂供热。

      1967年,银川电厂停运后,原厂发电设备拆除,但锅炉交银川毛纺厂使用,后来又为周边居民供热。

      据知情人讲,原银川电厂老厂房后来成了供热的锅炉房,由于企业改制、破产等原因,该厂址产权几经易手,虽几次面临拆除,但又因种种原因未能进行。

      2011年7月,笔者走进距新建成火车站1000多米的原银川电厂旧址查看,只见原电厂的厂房保存状况一般,青砖砌就的墙壁虽历经60年风雨剥蚀,但依旧保存较好。

      它的四周是刚平整过的场地,座座高楼又将拔地而起,就等眼前这座老建筑拆除了。

      与宁夏电力公司朋友谈及此事,他说,该处产权现为某公司,准备商业开发。对于能否保存银川电厂这一工业遗产问题,朋友这样解释:“此事曾有人提出过,但结果是全无下文。主要原因是该项目的建筑修葺及设备陈列所费资金较多。另外,有人认为银川电厂历史不够久远。”

      银川作为一座历史文化名城,如今能拿得出手的建筑就那么几座。工业遗产是城市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是城市发展的历史包袱,而是宝贵的财富。

      我们不能只关心投入与产出,而把它当成一块“烫手的山药”,更不能只看到厂房下面土地的价值,而忽视它所承载的历史内涵价值。对称运动轨迹立柱螺栓电剥蚀保护性气氛编码器座底板轴平面齿轮齿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