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解读武汉CBD核心区规划洞见武汉未来模样作为全国城市CBD经济总量第四位的CBD,武汉CBD对核心区的建设寄托了很高的期待和投入: 华中地区第一座开建的400米以上的超高层建筑——武汉中心大厦2015年封顶,在她身边,将有一座姊妹楼武汉世贸中心大厦,作为世界贸易中心协会的成员,这对双子塔将连接全球100多个国家,300多个城市,100万企业会员,形成最具活力的国际商贸枢纽。 在双子塔身边,477米的望楚塔(暂定名)也即将拔地而起,共同构成刷新武汉天际线的“三件套”,成为封面级武汉城市地标! 除了超高层建筑,武汉CBD正在开工建设的百米以上高楼达145栋,其中97栋已经建成,包括平安银行武汉分行大厦、中国移动武汉总部大楼、招商银行武汉分行、邮储银行湖北省分行、民生金融中心等建筑,将华中金融总部经济效应牢牢锁定于此。 英国福斯特及合伙人建筑事务所(以下简称:福斯特事务所)是英国著名国际建筑和综合设计工作室,最让大家熟知的是他们为苹果公司设计的、如同飞碟一样的总部大楼,以及最新版的Apple Store零售店。当然,还有那些地标性建筑:德国议会大厦改造、伦敦千禧桥、赫斯特集团总部、瑞士再保险大楼、首都国际机场三号航站楼等,他们甚至还参与过NASA支持举办的竞赛,前所未有地开展了火星人类居所项目! 在城市规划设计方面,福斯特事务所的作品覆盖全球各大国际都市:美国旧金山泛海中心、华盛顿城市中心特区、法国马赛旧港、英国莫尔伦敦 (More London) 开发区、上海虹桥CBD万通新地中心、澳大利亚中央花园DUO等。 正如他们自己所说的,Foster+Partners的作品一直以“将高科技、生态学与本土文化结合”而著称! 武汉CBD核心区的规划设计就由福斯特事务所担纲,他们深入当时还处于规划和工地状态的CBD核心区,做了大量的实地调研和测量,前后四年,数易其稿,不仅诠释了国际化景观、规划设计理念,更将他们对武汉城市的特质、城市肌理的理解进行了有机融合。 2019年9月底,武汉市规划委员会审议通过了由福斯特事务所提交的武汉CBD核心区宗地16城市设计方案,这标志着武汉CBD的开发建设跨入新的阶段,未来,这里将为武汉乃至华中地区筑起一道“最美天际线”。 走在汉口的沿江大道,抬头便能见到民国时期遗留下来的老建筑,这里见证着一段辉煌的历史,民国时期,汉口的对外贸易占到了全国百分之十,是世界贸易的重要港口。在当时,全国仅有两个城市以“大”冠名,一个是大上海,一个是大汉口。 长江航道九省通衢,京广铁路贯穿南北,四通八达的米字高铁网络早已成型,自近代以来,在中国经济版图中的地位举足轻重,一度成为仅次于上海的全国第二大工商业城市,武昌首义,民国肇造于此。孙中山《建国方略》称“要把武汉建成纽约、伦敦之大,建成东方的芝加哥”。新中国成立后,武汉曾是全国第四大城市。 结论:武汉位于中国发达地区要冲,连接各大城市商务区,将融合各大商务区的优点。 对于大武汉来说,水是这座城市的灵魂,水体面积占据市区面积1/4,中国最长河流长江和它的最大支流汉江在此交汇,东湖、月湖、金银湖、汤逊湖、涨渡湖、汈汊湖、梁子湖、后官湖等数以百计且有名有姓的湖泊像一块块天然去雕饰的翡翠,点缀在三镇之间。依水而生的武汉人,和水有着源源已久的缘分。 结论:亲水的自然生活,是武汉人与生俱来的生活场景和习惯,如何在梦泽湖畔、建设依水而生的武汉CBD核心区,实现建筑与生活的仪式感非常重要。 武汉是因水而生的汽车城,素有东方的“芝加哥”之称,这是一个人口过千万,GDP过万亿,正在冲击2千万人口,2万亿GDP的城市,城区建成面积在省会城市中排名第二,64%的人口住在市区范围内,拥有丰富的活力与商机。 结论:CBD不仅要解决景观与规划的问题,更要解决大空间中如何实现商务协作的便捷度问题。 武汉三镇,分工相对明确,武昌是湖北省政府所在地,是高科技研究中心以及中国最大的大学聚集区,汉阳是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所在地,以工业生产和食品加工为主。而汉口,聚集着大量的政府机构、大部分武汉甲级写字楼、高端住宅、购物中心,拥有发达的基础设施,是传统的金融和商业中心。 结论:武汉CBD 延续汉口浓厚的商业氛围,以高端写字楼、购物中心、高端住宅为载体,承载汉口既有的总部经济、金融和休闲商业。 以新加坡老港口为例,是这座城市的历史发源地以及商贸中心,地理位置优越,便于访问。 以上海黄浦与外滩为例,当地狭窄道路两旁有很多2-3层小楼(弄堂),可以解决商贸办公需求,也可以用作居住和娱乐的混合功能空间。 伦敦证券交易所诞生于17世纪伦敦的咖啡馆,因为咖啡的纽带,让人们的聚集、思想、信息交流成为了可能。 在北京CBD,从地标式高楼,到周边稍矮的超高层,整体建筑呈明显的阶梯式分级抬高状态,天际线井然有序,非常具有仪式感。 黄浦江的水景资源和陆家嘴的高楼集群天际线相互呼应,成就了上海陆家嘴CBD独特的封面景观,地标级建筑,成就地标级商业价值。 在东京新宿CBD,超高层建筑群共有40余栋,其中不乏百米以上的摩天大楼,形成东京一大景观——超高层建筑群。 解放碑一直是重庆的“文化符号”,是赫赫有名的重庆商圈之王,重庆的CBD便是以解放碑为核心,将为精英办公匹配以人为本的生活氛围,形成了独特的人文景观,成为了外地游客感受老重庆文化的旅游热门区域。 北京CBD规划用地面积5.5平方公里,而核心区0.3平方公里,据第一太平戴维斯研究部2019年第三季度的研究成果显示,北京CBD甲级写字楼的空置率仅为2.8%。 上海陆家嘴CBD范围用地24.39平方公里,核心区面积仅1.7平方公里,据第一太平戴维斯报告显示2019年二季度陆家嘴区域办公楼空置率为9.4%。 广州天河CBD规划面积20平方公里,珠江新城核心区面积仅约1平方公里,该区域写字楼空置率2018年已降至4.3%,7年新低! 5%的空置率,是公认比较健康的写字楼运营数据,这也从一个侧面证明了CBD给资本集聚带来的效应。 武汉CBD规划面积7.41平方公里,此次由福斯特事务所规划设计的核心区为1.32平方公里,这样的规划与核心区的尺度,与北上广CBD如出一辙。 同样是看数据,纽约市中心面积8.5平方公里,高效容纳了36万个工作岗位,而伦敦金融城8.3平方公里,效率更高,容纳了40万个工作岗位。 从纽约和伦敦的成功来看,如何在单位面积内容纳更多的岗位,用最短的距离实现人与人之间的商务协作,是一座城市是否繁荣的独特样本,塔楼林立的CBD核心区,无疑就是这样的地方。 在福斯特事务所的规划中,平行于淮海路、位于黄海路隧道上方那条轴线,被定位为“密建筑”轴线,这里面有写字楼,有商圈,有公园,也有住宅,在他们看来,有了人的高效聚集,繁荣才成为可能。 在高楼林立的CBD,有了如此密集的人际协作,如此多的塔楼,如此紧凑的工作时间状态,人与社会、自然与人、高层建筑与个体之间的对抗感,如何消解? 为此,福斯特事务所提出了“疏景观”的概念,以王家墩公园和梦泽湖公园之间的轴线为武汉CBD核心区景观轴,福斯特事务所合伙人、北京负责人余正先生强调,武汉CBD核心区宗地16城市设计方案,设计的重点之一就是以人为本,剥离超高层建筑对人体尺度的压迫感,并消解塔楼对行人产生的不舒适的微环境,实现高容积率和亲人尺度街区空间的平衡。 纽约未来社区Hudson Yards、米兰Citylife社区、上海浦东金融中心,以及北京CBD,一处处地标建筑群,不仅不断刷新着天际线,也代表了一座城市的开放、多元、活力和丰富业态。 武汉CBD曾经是王家墩机场,自带向天空探索的基因。如今,高大的塔楼丛林,已然成为世界500强、跨国公司总部高度聚集之地,它不仅是城市经济发展的见证,也是武汉国际化程度的一个重要指标。 当代艺术史家杰克逊说“当我们想起任何一种重要文明的时候,有一种习惯,就是用伟大的建筑来代表它!” 每一个国家、每一座城市也都有自己的“建筑时代”,这或许可以作为对“地标群”的阐释:看看城市里的建筑,就知道这座城市在文化上追求什么。 在武汉CBD核心区的规划设计方案中,超高层塔楼群尊重周边既有的城市空间形态,继续呈对称分布,而高层建筑与商业街区、裙楼等建筑形态又形成了建筑围合。此外,CBD核心区塔楼群还形成了非常有等级的高度控制体系,由北向南依次实现200米-250米-300米-438米-477米的五级过渡。 在围合、高度阶梯和退让中,建筑与建筑之间实现了有秩序的共存,建筑,在升级一座城市的仪式感。 在规划方案中,设计师利用地铁、隧道上方空间,规划了东西向景观轴、南北向文化轴,打造文景十字双轴互动,银杏树阵、叠水喷泉、阳光草坪……绿色空间与公共艺术均衡结合。 同时新增人行天桥,将南北文化轴和梦泽湖公园连为整体,营造地面步行空间和优质景观环境。裙房屋顶层的第五立面形成丰富立体的屋顶花园,在空中创造出宜人的室外休憩场所。 武汉CBD核心区景观轴实景图(从上到下依次为王家墩公园、中轴大道、武汉商务区地铁站、核心区中央广场、梦泽湖公园,图底部白域为原王家墩机场跑道遗址) 目前,438米的武汉中心大厦,全力冲刺竣工。在它的旁边,还将错落布置12座高层和超高层塔楼:其中包括楼高438米的世贸中心大厦,将与武汉中心大厦双峰并立,成为华中最高的“双子塔”;还有一座高达477米的标志性建筑望楚塔(暂定名),也已经布局梦泽湖畔,与双塔相邻,形成平衡和谐的沿湖景观。 任何一个城市的景观,都是这座城市自建城起到目前为止,所采取的无数决策和措施的反映。 汉口之所以商业发达、拥有活力四射的街道文化,原因有三:第一,人们通常把街道当作会面的地方;第二,商业与街道合谋,将路权还给行人,将消费场景从目的驱动转向休闲驱动;第三,室内空间的活动向室外,向街边延展; 说到底,在温和的气候环境下,这里的人们喜欢出门在户外街区与他人互动交流,享受休闲时光,这给城市带来了欣欣向荣的无限活力,而这些,形成了武汉独具特色的城市肌理。 美国城市交通协会(National Association of City Transportation Officials, NACTO)编制的《城市街道设计指引》(Urban Street Design Guide)阐述道:“街道是社区生活的命脉,是城市经济的基石。在城市中,街道构成了超过 80%的公共空间,并可以提升城市的商业氛围和居住品质,为人们通过各种交通方式(无论是步行、骑行、驾车还是乘坐公共交通)出行提供安全的环境”。 在环线逻辑下,中国很多城市的道路往往以机动车交通为主要设计对象,忽视步行和自行车交通,而在全步行化的武汉CBD核心区,设计师试图扭转这一点,将路权还给行人,在对老汉口街巷的综合考察和反复测算之后,设计师们将核心区商业步行街的宽度定在了10.5米,在他们看来,这是最适合当下建筑体量下休闲购物的尺度。 商业街区骑楼的形态,有效的调节了私人和公共空间的边界,通过首层的差异化呼应宜人的活动尺度,人们将在这里找到武汉人喜欢“靠杯酒”的生活状态,体会到武汉街头生活的活力。 设计师对大龙社区、崇仁社区和三德社区进行了调研,也对民主路、户部巷和江汉路等传统街区进行实地探访,发现“里份”是武汉独特的民居建筑群落形式,如同北京的胡同、上海的弄堂,形成于特定的历史时期,蕴涵着一座城市独特的地域文化,是城市个性魅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具体的空间组合方式,是分层级的小尺度街区与院落相结合,与半合围布局的塔楼群形成空间上的动态平衡;院落结合商业布局,并连通地铁动线设置了屋顶绿化和下沉广场,既可以提供室外休息区域,也可以轻松变成其他活动场所,用于举办体育比赛、艺术活动以及各类展览,形成丰富的公共空间体系,为人们提供充分的活动及社交空间。 随着零售行业的升级换代,社交媒体也开始提倡极简生活,人们的购物缘由早已从需求消费转向品质消费,消费不再仅仅追求价格和数量,而是更看重体验过程,更加关注品质和格调,这也要求设计师对商业店面进行更高品质的表达。 在深度研究中国古代传统建筑立面设计之后,福斯特事务所首先对其立面简化成“3扇门,6宫格”,之后保留6宫格,而将左右2扇门改造成了橱窗,又对传统的门柱和横梁进行了弱化处理,使之更加适合街边橱窗展示; 另一方面,同时结合西方古典建筑立面特征,设计师将西方传统的招牌LOGO与东方的门楣横梁有机结合,以黑白灰的店面框架,与店内五彩斑斓的商品相得益彰。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477米的望楚塔(暂定名),它通过“三段式”的形态,取意武汉传统建筑名胜黄鹤楼的形象,在长江的两岸形成新旧城市制高点,遥相呼应。“三”为先天八卦中的“离”卦,象征着日正当中,万物繁盛,以源源不断的光明照耀四方。它将与双子塔以及其他几栋200米到350米之间的摩天大楼一起,组成城市标志性建筑群,勾勒出整体而层次丰富的武汉最美天际线。 如果说,武汉CBD核心区是一个包罗万象的平行世界,那么,超高层建筑,就是24小时的垂直城市。 脱离了地面,脱离了自然,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开始变小,围合变得封闭,交往强度开始变大,福斯特事务所精心设计,营造城市的烟火气,以此来消解塔楼集群而来的负面影响。 设计团队充分分析了未来办公趋势对办公空间的影响和变化,从传统的小楼板、单元式的个人工作模式,变化为大空间的共享、协同、透明、灵活的未来工作空间趋势,在这个基础上参考了大量国内和国际的对标项目,对每一栋塔楼的平面特别是核心筒布局的位置进行了分析和界定,使之更加适应未来移动式办公的场景。 在Google、Facebook 这些开放式办公的“发源地”,推行开放式、移动式办公,让楼层更加通透、可见性更强的初衷是让员工们“肩并肩一起解决问题”,并肩作战的氛围容易让团队产生归属感和认同感,而在产品研发的关键期,即时性和当面的沟通反馈也有助于工作的快速推进,单位面积员工密度越高,效率往往越高。 在CBD核心区超高层写字楼办公,更像是进入了一家高端酒店,这里有完善的办公室内活动设施:个人工作、团队工作、正式会议、非正式会议、头脑风暴,都可以找到最合适的地方。这里还有丰富的休闲娱乐设施,员工随时随地可以享用。 利用雨水花园、雨水收集、生态洼地、绿色屋面、透水铺装等实现可持续性城市排水; 充分利用梦泽湖的水体资源,实现海绵城市的水循环、水处理、调蓄等一系列功能; 武汉CBD核心区承载着武汉对于未来城市的探索与梦想,解读规划设计方案,其实就是在提前观摩这座城市的未来!返回搜狐,查看更多对称运动轨迹侧面开槽圆螺母轴平面滚珠丝杠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