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即将消失的铁饭碗安徽宿县河塌乡油铺小学,这所久经风雨、见证了无数农村孩子成长历程的小学,因招生不足10人,正式宣告关闭。 2023年底,浙江台州教育部宣布,临海市的康宁、振华、广泽、新民、新时代等5所小学,本学期停止办学。 随后,河南焦作某小学、广东惠州某实验学校、深圳某两所私立学校倒闭的新闻,相继在社交平台商刷屏。 很多老一辈人,官本位思想根深蒂固,觉得只要手里有编制,不管什么时候都不可能失业。 就好比一家公司快倒闭了,你硬要说对那里的员工毫无影响,这显然不符合基本逻辑。 学生越来越少,先开始会把大班改成小班。这样做的问题是,政府维持运转花费的金钱并不会降低多少,相当于每个孩子的教育成本越来越高。 这些成本,学校可能承担一部分,大部分则转移到家长身上——也就是说,学费会越来越贵。 直到一个班只剩十几个人,学校财政和家长的钱包再也扛不住了,就是学校倒闭的时候。 比如一个县下面有5个镇,每个镇上都有一所小学。现在,全部合并成一所县小学。 于是这些人,要么走关系分一个班、一个科目教,要么就被调岗,去看图书馆、或者进社区里做公益去,说白了就是吃干饭。 如果你是后者,一来你本来主宰镇上,现在每天要大老远去县小学上班,很累;二来,被调岗的职位基本都是工资低、福利低,而且极度无聊。 不管怎么说,日本韩国好歹是发达国家,人口体量也相对较小,他们有条件用相对温和的手段,去处理过剩的教师团体。 中国不一样。我们的人口基数太大、教师群体规模太大,福利制度也没那么完善,当然不可能照搬他们的做法。 再比如在福建、浙江等地,正计划实行新的教师参聘制度,意味着老师们将成为“合同工”。 前几天,北京丰台区也提出,为了防止教师躺平,正在研究退出机制:对在编不在岗、考核不达标的教师,进行辞退或调岗处理。 如果你想当老师,或者想让自己的孩子当老师,如果不是真的热爱教育、只想去躺平混日子,那真得好好斟酌斟酌了…… 北京师范大学预测称:到2035年,全国将有150万小学老师、37万初中老师岗位过剩。 我国出生人口从2016年进入下滑拐点,当年出生人口1786万人。开始平均每年下跌超过100万人,最近三年加速越来越明显,2023年估计不到800万。 有数据显示,2022学前教育幼儿4627.55万人,比上年减少177.66万人。 短短几年,从“报名难”变成了“招生荒”,就连以往“一位难求”的央企机关幼儿园,也不例外。 一般而言,小孩都是7岁左右上小学。也就是从2023年开始,少子化的效应,会使得小学入学人数出现大幅缩缩减。 到2029年,全国初中生开始出现生源明显不足现象;到2032年,扩散到高中;2035年,扩散到大学招生。 最早到2032年,我国从幼儿园、小学到高中的教师岗位,都将出现全方位大幅度过剩。 目前,各地纷纷出台了红色预警、预案,许多省份高校已经停止师范专业扩招、甚至停招。 社会对教师的越来越少,如果以后每年还是那么多师范毕业生, 他们能干嘛去? 有个哥们目前正在河北一个地级市教初中物理,他给我的最新消息是:节后降薪400元。 归根结底,学校、教师只是城市的配套产业,只有足够多的新生儿和适龄儿童,财政才有可能去供养。 这些年,考公越来越火热,无数年轻人不敢进社会打拼,削尖了脑袋想进事业单位。 原因是显而易见的,在互联网无比发达的今天,几乎任何知识,我们都能在网络上获取。 而在未来,甚至不用自己动手,AI会帮你把所有信息分门别类呈现在面前,知识获取更加便捷。 随着技术越来越普及,不论是大城市还是边远地区的孩子,在课堂上能学到的东西,理论上是越来越少的。 有水平、有时间的自己教,但那只是少数,大多数有条件的都会请私人教师,培养孩子真正的思考能力。 没条件的,只能在信息大爆炸时代被动接受海量信息,没人引导、失去思考能力。 本文提供的信息仅用于一般指导和信息目的,本文的内容在任何情况下均不应被视为投资、业务、法律或税务建议。 |